#聲之形
#電影篇
#微劇透
連假中特地安排看了《聲之形》,這是一部「據說」因為霸凌、自殺和欺凌聽障的議題,而導致部份台灣家長連署要求停止上映的作品。是真反對還是假反串不得而知,但無論如何,對於喜歡京阿尼動畫,或者對某些特定、少見主題的觀眾來說,這部動畫電影都是值得入場一看的作品。
畢竟台灣不管是動漫畫或影視,這一類主題都不是很常見,以我所知,電影有《練習曲》(2007)和《聽說》(2009),前者刮起了單車環島風,後者搭配聽障奧運的宣傳,都在水準以上,但也居然已經是快10年的作品了。
回到《聲之形》,雖然對有些看過原著,甚至是京阿尼粉絲的觀眾來說,這部電影在改編上有一些不夠完整的問題(註),事實上,像我這樣還沒看過原著的人,也可以感覺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境的變化似乎不夠明顯,行動的理由不夠充分,致使劇情推進的轉折有些生硬,或者說,人物扁平化之後的性格表現是有些不知所以的:因為我們不太能理解角色的表情和選擇背後,更深層的人際關係和原因。但若單純就電影的表現而言,並不至於整體破格。而且在配樂的推進之下,有一首似乎還刻意收入了些許高頻率雜音,很像戴助聽器的噪音,這些聲音上的連結,稍微彌補了這種不順暢感。
而且最後一幕背景音樂跟畫面的展開令人雞皮疙瘩!
與其說這是一部聽障主題的作品,倒不如說,這是一部探討人如何面對自我缺陷的作品。畢竟每個人都不完美,甚至都有缺陷,不管是外顯的或是內在的。
大部分人相對幸運,可以隱藏內在的問題,也能用各種方式去遮掩、隱藏外在的缺陷。但有部份人不行,他們的障礙註定無法遮蔽,也註定是要附化為性格的一部分。這樣的心情和狀態,如果沒有類似的身心遭遇或極大的同理心,應該很難完全體會。或許不只是障礙者,人的性格捏塑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亦同,所以,電影版劇情中人物略嫌扁平的表現,也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。
霸凌是一朵人性的邪惡之花,看來可惡可恨,但那又似乎是一種我們習以為常的經驗和記憶。聽障,只是讓人們發現這朵花上頭那罪惡的花蕊有多細小,卻竟然能無所不擴散的觸媒而已。女主角硝子因為聽障,在不斷轉校、不斷遭受霸凌的際遇中,生出欠缺自信、對他人投以愚厚寬容,卻無法接受自己的個性;男主角將也在孩子的世界中莫名霸道、執拗的孩子王性情,最後反而淪為霸凌的祭品。這組看似強與弱、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組合,最後卻是一個「同樣沒有朋友」的對照組。
將也在修復與硝子的關係的過程中,尋求與她和解(贖罪)、與朋友們和解(同時也帶他們一起贖罪)、與世界和解(面對霸凌這種難以根除的人性惡),修復了自己。某種意義而言,將也並沒有比在磨難中壓抑著、微笑著生存下來的硝子堅強(當然這不是好的現實和心理狀態),只是最後兩人和朋友們,都找到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,真正體會了何謂成長。
#什麼你說這跟編輯無關
#好啦真的跟編輯沒什麼關係的樣子
#鼓勵大家文化消費可以吧
註解:
「君の名は」的勁敵?認真你就輸了|無劇透「聲之形」評論
https://goo.gl/TcGBx9
(圖片取自網路)